众所周知,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与切实减轻学生负担这一矛盾长期困扰着基础教育,而教学质量不高和学习负担偏重,固然有“教不得法”的原因,但根本原因还在于“学不得法”,所以开展学法指导是我国中小学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
当前我国的学法指导是通用模式与学科模式并存,但通用模式占优势。我们并不否认通用模式的适用性,事实上这种模式在目前仍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开一门“学法课”便可以基本解决各门学科的共性问题,符合教育的“经济原则”。然而通用型的学习方法是不存在的。我国著名教育家史绍熙说过:“学科性质不同,学习方法也各有异,要学好功课必须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努力探索和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讲,仅仅进行通用型学法指导是不够的,当务之急是把学科学习方法指导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学法指导并非把外在的学习方法强加于学生,相反,要帮助和鼓励学生形成具有自己鲜明个性的学习风格。学法指导不要武断地把学生置于预先设计的、一成不变的学习轨道上,按照教师所认为“正确的”或“高效的”学习方法去学习,那样做往往会导致学习标准化、划一化,使学法指导体现不出针对性和民主性的原则。学法指导要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这种差异集中体现在学习风格上,这是学生在个体的神经组织结构及其机能的基础上,受特定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文化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长期的学习而形成的,带有强烈的个性色彩,很少因学习内容、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目前,我们可以确定两类学法指导的策略:一是与学生偏爱的学习风格中的长处或学生偏爱的方式相一致的“匹配策略”,一是针对学习风格中的短处或劣势采取有意识的“失配策略”。匹配策略对知识的获得直接有利,它能使学生学得更快、更多,但无法弥补学习方式或机能上的欠缺。有意识的失配策略尽管一开始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知识的获得,但它的特殊功能是能弥补学习方式或机能上的欠缺与不足,有利于丰富、完善学生的学习风格。
学法指导也不要让学生死记学习方法,而要诱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现在学法指导的另一个常见错误,就是叫学生时时记住许多学法,但学生对于这些方法,常常并不明白它们的意义,总是随时学到就随时忘却了。学习方法不是用灌输可以教得好的,应该利用一切机会,甚至尽最大可能创造机会,给学生不可缺少的练习和训练。使学生养成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以后,便用不着借助于记忆,很容易地,也很自然地使方法发生作用了。
(作者单位:南通师专)